鞭石下滄海,海內(nèi)漸成空。君王日夜為樂,高枕望夷宮。方歡東門逐兔,又慨中原失鹿,草昧起英雄。不待素靈哭,已識斬蛇翁。笑重瞳,徒叱咤,凜生風。阿房三月焦土,有罪與秦同。秦固亡人六國,楚復(fù)絕秦三世,萬世果誰終。我欲問天道,政在不言中。
鞭笞土牛子,鼓舞勾芒神。
初開一歲籥,已有五日陳。
胡為松桂老,強逐桃李新。
自言草玄客,頗愛鄭子真。
雖云公卿貴,虛名竟成塵。
況我已三黜,素志無一伸。
遂去田舍畔,得與漁樵親。
奉母缺祿食,菜飽不敢嗔。
夫君亦人子,等是我輩人。
青鞋裹白足,烏帽遮長身。
襟期訪鄭老,酒伴尋南隣。
吾文天未拯,古道日以堙。
登壇要先歃,更約明年春。
鞭鳳驂鸞自斗杓。老君親抱送,下層霄。人間仙李占春饒。千秋里,松月伴吹簫。故國水云遙。謫仙丹荔熟,剝紅綃。南山影轉(zhuǎn)臥金蕉。傾寒綠,眉壽比山高。
鞭打馬,馬急走。
鞭影匆匆。又銅城驛東。
過雨碧羅天凈,才八月,響初鴻。
微風何寺鐘?夕曛嵐翠重。
十里魚山斷處,留一抹、棗林紅。
鞭絲曳雪繚官槐,綠陣中間一道開。
高下未勞輕喜慍,相公曾作榜梢來。
鞭影托云入帝京,少年正好作功名。
不辭驛騎三千里,欲奮鵬搏九萬程。
白玉樓中揮翰墨,黃金臺上被恩榮。
何須折柳送行色,只寫詩篇話別情。
鞭石滔滔遠,填烏歲歲新。
七星橫巨浸,半月映長津。
永固騫崩勢,終無揭厲因。
時逢題柱客,不見脫辀人。
鞭春已罷燒燈近,十日西風未轉(zhuǎn)東。
料得化工無別意,只因不放不桃紅。
鞭梢亂拂暗傷情,蹤跡難尋露草青。
猶是玉輪曾輾處,一泓秋水漲浮萍。
鞭笞鸞鳳地行仙,變化鹍鵬背負天。
他日寓言真二九,只今功行已三千。
鞭雷斬孽震南昌,拔宅升天謁玉皇。
西嶺雙楓南瀑布,自言曾識許旌陽。
鞭鸞未暇相追逐,且向只園止君宿。
清談待得月華生,窗戶明明耿殘燭。
誰令泉石墮吾前,洗凈人間絕與竹。
風帆明發(fā)君不留,此樂只應(yīng)吾所獨。
鞭影非惟示阿難,敲空作響孰知還。
當時未必皆良馬,應(yīng)妒清風起亦幡。
鞭下不見血,頑石云不蒸。
鞭龍不至痛,六合雷不勝。
吾君與吾相,威德震八弦。
萬物各修職,雨師獨敢寧。
鞭鐙兩三千里路,樓臺數(shù)十萬人家。
長虹不吸秋江水,一葉扁舟飛雪花。
鞭霆來自紫皇宮,天上綸言播德風。
為報玉堂真學士,猶憐雪鬢老詩翁。
星明斗極璇霄北,水注蓬萊碧海東。
身不能飛心獨往,承顏常在夢魂中。
鞭粳紅入臼,剪菜玉登盤。
是處喜相挽,我來如許難。
沙清才{左氵右虢}{左氵右虢},陟翠入磻磻。
勃窣乾坤裹,伊誰不自安。
鞭罷泥牛無好春。草青空入夢中頻。從今更有二分塵。我自醉眠那問客,身猶如寄更誰親。百年同是可憐人。
鞭蕖照水晚妝明,彩鷁無風自在行。
爭席要人相爾汝,新來翻為玉漿驚。
漢字鞭的釋義
鞭
(形聲。從革,便聲。本義:皮制的馬鞭)
同本義 [leather-thonged whip] 泛指鞭子
鞭,驅(qū)也。――《說文》
其左執(zhí)鞭弭。――《國語·晉語》
雖鞭之長,不及馬腹。――《左傳·宣公十五年》
北市買長鞭。――《樂府詩集·木蘭詩》
駿馬不勞鞭。――唐·李白《贈友人》
又如:鞭影(馬鞭的影子。后以比喻警戒策勉);鞭鐙(馬鞭與馬鐙);鞭弭(馬鞭和弓)
竹根 [root of bamboo]
新鞭暗入庭,初長兩三莖。――張蠙《新竹》
又如:鞭筍(植物名。指竹子的根莖生長于地下);鞭茁(初生的鞭筍)
形狀細長類似鞭子的東西 [pointer]。如:教鞭
古代一
鞭 biān
①趕牲畜的工具:馬~子。
②古代一種有節(jié)的兵器:鋼~。
③形狀像鞭子的東西:教~。
④成串的小爆竹:小~。
⑤鞭打:~馬。
【鞭策】鞭打;用馬鞭子趕馬。比喻督促使進步:常以先進人物的思想~自己。
【鞭長莫及】原指雖然鞭子長,但不應(yīng)該打到馬肚子上。后來借指力量達不到。
【鞭笞】用鞭子、手杖或板子打。比喻督促、鼓勵。
【鞭辟近里】見【鞭辟入里】。
【鞭辟入里】形容分析切中要害,能透徹說明問題。又作鞭辟近里。
【鞭撻】鞭打。比喻抨擊:痛加~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