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(dāng)前查詢:【吏】
吏的繁體:吏
吏的筆畫:6
吏的部首:口
吏的拼音:lì
吏部首筆畫:3
吏字的筆畫順序:橫、豎、橫折、橫 、撇、捺、
吏字的筆順圖解:
吏的組詞/解釋:
吏〈名〉
(會(huì)意。甲骨文。從手(又),從中。以手持中。有人認(rèn)為中為筆?!咐簟埂ⅰ甘隆?、「使」古同字。本義:官吏)
官員的通稱。漢以後,指低級(jí)官員或吏卒 [official;mandarin]
吏,治人者也。--《說文》
吏者,名之師也。--《漢書·景帝紀(jì)》
吏所以治民也。--《漢書·惠帝紀(jì)》
吏者,民之所懸命也。--《管子·朋法》
王使委於三吏。--《左傳·成公二年》。註:「二三公也?!?
百吏庶民。--《國語·周語》
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,受上賞。--《戰(zhàn)國策·齊策》
據(jù)法守職不敢為非者,人吏也。--《韓詩外傳》
君既為府吏,守節(jié)
吏li官員。春秋以前大小官員都可稱"吏",戰(zhàn)國以後一般指低級(jí)的官員:胥~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