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(dāng)前查詢:【櫱】
櫱的繁體:蘗
櫱的筆畫:20
櫱的部首:艸
櫱的拼音:niè
櫱部首筆畫:3
櫱字的筆畫順序:豎折/豎彎、豎、撇、撇、豎、橫折、橫、橫折、橫、點(diǎn)、橫 、點(diǎn)、撇、橫、橫、豎、橫、豎、撇、捺、
櫱字的筆順圖解:
櫱的組詞/解釋:
櫱
(形聲。從木,薛聲。本義:被砍去或倒下的樹木再生的枝芽)
同本義 [tiller]
若顛本之有由櫱。--《書·盤庚上》
苞有三櫱。--《詩·商頌·長髮》。朱註:「櫱,旁生萌櫱也?!?
非無萌櫱之生焉。--《孟子·告子上》
尋木起於櫱栽。--《文選·張衡·東京賦》。註:「斬而復(fù)生曰櫱?!?
又如:槎櫱(砍伐幼林)
植物的芽 [sprout]
茶之佳品,芽櫱細(xì)微,不可多得。--王觀國《學(xué)林》
如:櫱芽(草木萌生的新芽)
櫱
通「糱」。高 [high;tall]
宋王築為櫱臺(tái)。--《呂氏春秋·過理篇》
櫱
生芽的米 [budded rice]
櫱,芽
櫱(櫱)nie樹木砍去後或倒下後又長出來的新芽:萌~。又泛指稻、麥等植物在莖的基部長出來的分枝:分~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