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(dāng)前查詢:【謗】
謗的繁體:謗
謗的筆畫:12
謗的部首:讠
謗的拼音:bàng
謗部首筆畫:2
謗字的筆畫順序:點(diǎn)、橫折提、點(diǎn)、橫、點(diǎn)、撇、點(diǎn) 、橫撇/橫鉤、點(diǎn)、橫、橫折鉤、撇、
謗字的筆順圖解:
謗的組詞/解釋:
謗
(形聲兼會(huì)意。從言,旁聲。本義:在背后公開地議論或批評某人的短處)
同本義 [criticise openly]
謗,毀也。――《說文》。按,謗者道人之實(shí),事與誣譖不同。大言曰謗,小言曰誹,曰譏。
厲王虐,國人謗王。――《國語·周語上》
有能謗譏于市朝。――《戰(zhàn)國策·齊策》
以致天下怨謗也。――宋·王安石《答司馬諫議書》
又如:謗書(攻擊別人或揭發(fā)別人隱私的文書;亦專指《史記》)
誹謗 [defame;slander]
信而見疑,忠而被謗,能無怨乎?――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
是故事修而謗興。――唐·韓愈《原毀》
又如:謗言(公開指責(zé)他人的話。同
謗 bàng
①公開指責(zé)別人的過失:厲王虐,國人~王。(《國語·周語上》)
②誹謗:~書(誹謗人的信件或書籍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