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(dāng)前查詢:【赧】
赧的繁體:赧
赧的筆畫:11
赧的部首:赤
赧的拼音:nǎn
赧部首筆畫:7
赧字的筆畫順序:橫、豎、橫、撇、豎鉤、撇 、點、橫折鉤、豎、橫撇/橫鉤、捺、
赧字的筆順圖解:
赧的組詞/解釋:
赧〈形〉
(形聲。從赤,聲。臉紅,故從赤。本義:因慚愧而臉紅)
同本義 [blushing]
大赧而歸,填恨低首。――柳宗元《乞巧文》
鬼即赧愧而退。――劉義慶《幽明錄》
自為乳兒,長者加以金銀華美之服,輒羞赧棄去之。――宋·司馬光《訓(xùn)儉示康》
又如:赧顏(羞慚臉紅;慚愧);赧愧(羞慚)
憂懼 [worried]
夫子踐位則退,自退則敬,否則赧。――《國語·楚語》
赧紅
[blushing] 因害羞而臉色發(fā)紅
赧然
[embarrassed] 形容難為情的樣子,羞愧的樣子
觀其色赧赧然。――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
赧然一笑
赧然不能啟口
赧nǎn因害羞或慚愧而臉紅:羞~?!缓瓜?。